7大旗舰国产手机谁的屏幕更强我们花了30
以上视频含有部分高速闪烁画面,有极小概率诱发不适和光敏性癫痫。请注意,即使没有既往病史,也可能造成此类现象。请您在观看时保持室内明亮,并与屏幕保持适当距离。
如果您出现任何不适,请立刻停止观看并寻求帮助。
说到手机,今年有一个话题不能不谈,那就是高刷新率屏幕。从早些年默默无闻的夏普、雷蛇,到去年真正引爆市场的一加7Pro,可以说是方向对了,感知很强。
到了今年,各家旗舰机基本都拿出了90Hz以上的高刷新率屏幕,甚至有些游戏属性比较强的,还加入了PC电竞中比较火热的RGB“Hz电竞屏”概念。既然是上半年最流行的“大趋势”,那这次年中旗舰横评的第一期,咱还是先从屏幕说起。
都是高刷新率,OLED贵在哪儿?
测屏幕嘛,当然得用上专业的仪器和设备。所以极果君这次来到了北京神州泰科,这期内容里绝大部分测试,都在他们的实验室里进行。
第一部分,我们来谈谈屏幕刷新率。
别看都叫“高刷新率”,不同产品之间的差距还是很大的。我们这次选的7款手机里,红米和iQOO是LCD,剩下5款则是OLED屏。最大刷新率也不一样:OPPO、一加和红米K30最高Hz刷新率;华为、小米两款最高90Hz;而游戏属性更强的iQOONeo3和红魔5G,最高可以开到Hz。
既然都能做到甚至更高的刷新率,OLED凭什么卖的更贵?
简单算一下,对一块Hz刷新率的屏幕来说,留给每帧画面的显示时间,只有8.33ms。如果响应时间不够快,那么在新一帧画面显示出来的同时,上一帧画面还没消失干净。这就是所谓的拖影。慢放里很明显能看到,两台OLED手机画面都很干净。而LCD高刷的红米,拖影就比较明显。
(超高速摄像机慢放,左起依次为红米K30、oppoFindX2Pro和小米10Pro)
实际上,“响应时间快”是OLED的天生优势之一。这就要从两种显示器的结构说起了。
LCD屏幕由两个互相垂直的偏光片,以及后方的背光,和中间的液晶层、彩色滤光片组成。就像一个水龙头,两侧的电压控制了液晶的偏转程度,也就控制了光的偏振方向。这个方向跟另一个偏光片越接近,对应子像素的亮度也就越高。
不知道什么是偏振光的朋友,请复习高中物理选修3-4。
不难发现,LCD的响应速度,基本都花在了液晶分子转圈上。OLED就没有这种束缚了,它的每个子像素都是一颗微型灯珠,通电就亮,没电就灭。某些顶级的桌面OLED显示器,甚至能做到0.1ms的黑白响应时间。
说回手机。响应越快,画面越干净,专业仪器同样证实了这一点:以黑白响应时间为例,几台OLED手机都有极好的表现。其中红魔0.ms表现最好,一加、oppo重金订制的屏幕表现也很接近,都是0.5ms多一点点。小米、华为在0.7ms左右,两台10ms响应的LCD屏则被远远甩开。
(以防你没看上边的字:LCD的特性决定了响应时间较长,红米和iQOO的成绩是完全正常的)
4阶灰度测试结果,也是OLED屏幕大幅度领先。虽然个别产品在某几个灰度上响应时间会突然变长,但比起两台LCD手机10ms左右的“稳定发挥”,还是好了整整一个数量级。
好在LCD产品普遍价格实惠,用不到4成的价格换至少67成的体验,好像也不亏
刷新率上来了,软件也得跟上。目前大多数安卓App都能跑满高刷新率屏幕,但出于控制发热/电量消耗和其它因素,手游的限制还是比较多。
先来看看手机本身的限制。极果君拜托技术大哥,做了个“自研小游戏”。测试下来除了华为、一加和OPPO,其它手机都能跑到满帧。跟部分厂商沟通之后我们发现,有些手机会限制部分App的最高帧率。需要开发者适配,或用adb命令打开调试模式,才能全速跑满。
我们还测试了几款热门游戏的高刷兼容性,情况就不是很乐观了……
和平精英在OPPOFindX2Pro和红米K30上无法开启高帧率模式,另外几款手机最高90帧;QQ飞车情况稍好,一加8Pro、红魔5G可以跑到帧,小米10Pro、红米K30最高90帧,剩下三款都是60帧最高。
新游戏荒野乱斗情况更严重,我们这7款手机里,只有一加8Pro能开启高帧。最后王者荣耀还是老样子,60帧锁定众生平等,也不知道啥时候能改改。
手机发布会上经常跟屏幕刷新率一起出现的,还有触控采样率。我们用机械手点击屏幕,并用超高速摄影记录从点击到开枪之间的延迟,结果如图所示,反应速度最快的是红魔,只用了31毫秒,一骑绝尘。剩下几台没这么电竞的手机,就都在80-毫秒左右了。
从我们的测试结果来看,高刷新率屏幕,有就比没有强。90Hz的体验已经很不错,、Hz就更好了。如果是为了打游戏,那红魔这种拖影和触控延迟较低,帧率限制不严格的产品更合适。
而LCD高刷还是那句话,虽然在拖影表现上远远不如OLED,但胜在价格便宜,性价比党日常刷微博,完全可以考虑。
看片搞颜色,啥样的屏幕最专业?
第二部分,咱们来说说显示素质。
如果说高帧率极大提升了日常使用和游戏中的体验,那高分辨率、广色域和高亮度,就是支撑高质量视频内容回放的基石。高分辨率让你看清更多细节,广色域可以呈现更多更丰富的颜色。而高亮度不光能帮助HDR内容的呈现,更能让你在大太阳底下看的更清楚。所以一块好的屏幕,应该要做到“三高”。
先看看最基本的色域覆盖。前几年随着苹果对P3色域的大力推广,不管是手机、显示器还是笔记本电脑,广色域屏已经是很常见的配置了。我们这次测试的7款机型经过专业设备测试,色域容积也都在%NTSC以上。
不过目前网上图片和视频内容,绝大多数还是sRGB色域,少数情况下会用到P3。考虑到一般用户的使用习惯,这部分我们都在默认的屏幕模式下进行测试。
数据显示,几款产品都能覆盖到接近%的sRGB。DCI-P3色域的差距就比较大了,红米K30覆盖率74.4%,排名垫底。iQOONeo3、红魔5G覆盖率99.1%,剩下4款都在96%到98%左右,也都非常不错。
色准方面,小米10Pro平均deltaE1.12。绝对值来说很优秀,但仍是本次测试中唯一deltaE超过1的机型。剩下几款色偏就都在1以下,其中一加在默认模式下平均DeltaE低至0.49,表现最佳。
这里多说一句,小米、一加等几个厂商,今年开始都引入了手机出厂校色,准确度应该比以往更好。但手机默认屏幕模式的调教,并非完全以显示标准为准绳。很多厂商会考虑到用户习惯,默认偏冷的色温就是典型例子。另外模式设置对色域测量的结果也有影响,屏幕本身的色域面积,往往比出厂默认结果要更广。
决定看片体验的不止有色域,亮度和对比度也是很重要的一环。这也是OLED的优势项目之一:LCD仅在滤色片上就会浪费掉三分之二的亮度,黑色也无法完美表现。而自发光的OLED效率和亮度都更高,显示黑色时更可以做到几乎纯黑,对比度可以做到非常夸张。
先来看手动最高亮度。在没有外部光源刺激的情况下,除了个别产品,手动最高基本都在nit附近。对比度方面只有红米和iQOO两块LCD测出了有意义的数值,其它5款产品,因为黑的超出了仪器下限,数值已经不具有实际意义了……
(注:激发亮度由DatacolorSpyderX+DisplayCAL测得)
激发亮度方面,一加8Pro的成绩也很可观,鸡血亮度.48尼特,但只排第二。两台小米手机这部分可以说“感知很强”:小米10Pro给到了惊人的.01nit,没有烧屏之忧的红米K30也来到.07nit,分列这部分的第一和第三。
搞完颜色,咱们来说说分辨率。
OLED虽好,问题也不少。它所用的有机发光材料性质不够稳定,对水和氧气极为敏感,而且红绿蓝三种材料的发光效率和衰减速度还不一致。考虑到寿命、成本和显示效果,各家厂商基本都放弃了标准的RGB排列。
蓝色像素衰减最快,因此做的最大,红色次之、绿色最小(可能随材料性质不同而有差异)。另外,人眼对绿色像素最敏感,因此它的数量最多。如此一来,以Pentil、Delta、周冬雨等形式为代表的排列方式,成了OLED的标志性特征之一。有经验的爱好者,甚至能通过排列方式,判断屏幕的供应商。
随之而来的,还有屏幕逻辑分辨率和实际像素密度之间的差异。其中Pentil排列的红、蓝子像素,数量分别比正常RGB少了一半,Delta排列则是各砍掉了三分之一。以最具有代表性的小米10Pro、红米K30为例,两者都是6.67吋屏幕、p+分辨率,一个OLED一个LCD。在同一个页面,细腻度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经过计算,Pentile排列的实际PPI大约是逻辑PPI的81.65%,Delta排列则是70.71%。维持同样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照片上也能明显看出,两款2K机型的子像素密度,比其他几款OLED更高。
哦对了,我们这台P40Pro是一等奖。
分辨率、色域都上去了,可再好的屏幕也得有合适的内容来喂给它。比较尴尬的是,国内的正版4K在线视频,质量还是不太行。正经看片,爱奇艺、优酷、腾讯等视频平台虽然片源数量不少,但搜索体验极差,有没有4K基本靠猜,且一直被抱怨码率偏低。
至于用户投稿,目前只有B站、西瓜视频、微博开通了相关权限。其中B站最高4K帧、西瓜最高4K60但无需会员、微博则是必须在一个分开的视频App里才能观看。
细节不够算法来凑,去年的黑鲨、今年的一加、OPPO,都在手机里加了MEMC补帧芯片,把24帧补到60甚至帧;iQOO还加上了超分辨率算法,把p播成p的效果。这些技术只能说确实有用,但实际对比下来,还是真正的4K高帧比较香。
总之,今年几款旗舰机已经可以无压力覆盖常规的sRGB内容,DCI-P3色域除了个别产品,也都问题不大。对分辨率敏感的同学,预算充足一定要上2K(OPPO、一加、三星),要性价比也可以选LCD,或者尽量挑一个Pentile排列的屏幕。
不能光看参数!这些细节也很重要
除了刷新率,触控采样率、色域色准对比度峰值亮度物理分辨率这些硬指标之外,还有几个细节值得一提。
如果你去百度“为什么曲面屏的边缘发绿”,首先有一大半无效信息,剩下一半里有几条认为是光线折射造成,还有那么几条会复制三星S6edge的“常见问题解答”,告诉你是因为一个叫“Whiteangledependency”的东西。白色依赖于观察视角,说了等于没说。
实际上,OLED屏幕大视角色偏有很多原因,都和OLED屏的结构,以及像素点本身的发光性质有关。很多科普内容,都把OLED子像素描绘成一层不同颜色,会自己发光的扁片,夹在一对透明电极和玻璃之间。
实际上的OLED要再复杂一些,它包括了玻璃基板和盖板,以及电子注入、电子扩散、空穴注入、空穴扩散、中间发光层、两侧电极等等结构。对每个子像素来说,这些薄层形成了一个个尺寸不一的共振微腔,光线在几层材料之间不断反射、有些频率被增强,另一些频率被削弱,直到从另一端离开。
(中间手抖连错了一笔……)
这被称为OLED屏的微腔效应,随着视角移动,光线在屏幕里谐振的角度也有变化。根据极果君找到的这篇论文,观察角度越偏,出射光的频率也越靠近光谱的蓝端。
色偏的另一个来源,是三种子像素不同的发光性能。华星光电的这份专利文件里就提到了他们的测试结果:随着视角增大,蓝色光的强度下降远远比另外两种颜色更快。
正是这种颜色在角度上分布的不均匀,让两侧视角较大的曲面部分出现了色偏。不同的屏幕型号,偏色的方向和严重程度也各不相同。
所以你能看到,去年秋冬那种夸张的瀑布屏设计并没有流行开来,曲面屏的“始作俑者”三星,则是悄悄改了回去,S20系列的曲面部分小到几乎没有。各家屏幕厂商围绕色偏问题都申请了不少专利,但从成品角度来看,不做弧度夸张的曲面屏,才是消灭色偏最好的办法。
谈到OLED,另一个离不开的话题是PWM和DC调光。PWM调光就好比旋转的电风扇,风扇的转速对应了PWM调光的频率。转得越快,看起来就越像一片完整的半透明塑料。转速低到一定程度,看起来就会有闪烁感。
有扇叶的部分,就是波形图里的“占”,没有的部分就是“空”。两者之比就是空占比,挖空的地方越多,转起来的颜色就越淡。
因为多数OLED手机调光频率都偏低,所以有相当一部分人能感知到这种闪烁带来的不适。好在到了今年,新手机基本都提供了DC调光开关。打开之后确实能缓解闪烁,但很少人会告诉你,DC调光对画质的影响,真的不小。
以这台一加8Pro为例,打开DC调光之后,低亮度下多了噪点,色准也有下降。其他手机可能未必有这么严重的症状,但至少低亮度噪点这一条,很难避免。
画质和护眼,在OLED上只能二选一吗?倒也未必。
刚才的电风扇比喻里我们说过,频率越高,看起来效果越好。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屏幕调光。PWM本身不是问题,频率太低看起来闪,这才是问题。
根据IEEE的相关文档,Hz以上的闪烁频率才可以说是比较安全,而多数手机的PWM频率只有Hz。远远达不到IEEE标准的下限。
目前量产OLED手机里,只有夏普Zero系列,用上了自家生产的超高频调光OLED屏。PWM频率高达0Hz,外加Hz原生刷新率,Hz黑帧模式和10bit色深……要不是分辨率只有P+,这就是安卓隐藏的屏幕机皇了。
OLED也不全是瞎眼特性。我们除了测了这7台手机的色域,还顺手拿到了它们的光谱图。很明显能看到,绝大多数OLED(特别三星OLED)的蓝光峰值,都比LCD产品更偏右,躲开了一般被认为是高能蓝光的波段。防蓝光这事儿有人说有必要,也有人觉得是智商税。但不管怎么说,高能蓝光更低的产品,伤眼的概率也小一些。
至于说OLED手机到底怎么调才最好……其实比DC调光更护眼的,是晚上少玩手机。
那么…到底哪个比较好?
看完测试结果大家应该能感觉到,手机厂商并不是单纯在屏幕上堆料,而是根据产品的定位需要,各有所长。
比如红魔,响应速度和触控延迟都不错,适合游戏;小米的亮度比较激进,户外可见性非常好,而且容易给人留下好印象,而华为则给了比较大的自动光感调节空间,和还不错的默认色准表现,更看重准确性和寿命。
几项测试下来,有2K无短版的一加8Pro应该是最全面的选择。屏幕极为接近的OPPOFindX2Pro软件限制略多,期待后续更新。不过这机器高级感很好,日用还是非常推荐的。两款LCD机型更适合追求性价比的朋友,至于是要亮度还是要色域,就看个人选择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3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