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班倒数到耶鲁大学博士再到西湖大学终身
“逆袭”
这是一个非常励志的词语
从学生时期的班级倒数第七
到耶鲁大学博士
再到西湖大学终身教授
这位台州人的成长历程就是一次“逆袭”
今天来听听他的故事
陈虹宇,椒江人,曾就读于椒江育才小学和椒江一中(现台州一中),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年于美国耶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年起在美国康奈尔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年加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任助理教授,年升任终身教职副教授。年回国任职于南京工业大学,今年加盟西湖大学,任理学院终身教授。
他发表过百余篇高水平科研论文,培养的学生、博士后中,有17人成为教授、副教授,包括科大、吉大、厦大等高校的教授,还有一名美国的助理教授。
“我小时候不算是个好学生,走到今天其实蛮意外的。”说起自己的人生转折点,陈虹宇有颇多感叹,“要不是我妈的激将法,或者高中想通的那几道物理题,我可能都考不上大学。”
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陈虹宇对化学的痴迷始于初中,“我选专业、出国、找工作,基本上都是由着自己的兴趣来的。要不是兴趣,在低落颓废的时候我可能已经放弃了。”陈虹宇说。
正是兴趣和坚持,让他走上了科研之路。
爱上化学,在家捣鼓各种实验
“我成绩有进步,现在是中下了。”
“你有没有想过,全班49名,其实就是倒数第7名。”
“我不笨,就是基础差嘛。”
“那初三的化学谁都没有基础,你有本事证明给我看看。”
……
陈虹宇母子的这个对话出现在初二期末考之后。在陈虹宇看来,小时候读书差,是因为记性差和拖拉。
上初三化学课时,陈虹宇听得很认真,第一次居然考了全班并列第一,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回想起来,当时喜欢化学,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其他科目太差找不到自信的一种逃避。”陈虹宇说。
之后,他一有空就看化学书,没得看了就去找课外书,化学考试的成功和老师的鼓励,让他慢慢建立了自信,也让他真正喜欢上了化学。因而,他的化学成绩基本是全班第一名。高中阶段,就把大学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课看完了。
“其实倒不是说这个大学知识本身有多大帮助,而是在兴趣的引领下,学会了自学的方法,搞清楚怎么做有效,知道怎么约束自己。”陈虹宇说。
因为喜欢,陈虹宇开始到处收集化学药品,在家里捣鼓各种化学实验。在父母的支持下,他有了一个自己的“实验室”:妈妈请人做了鞋柜,用来存放化学药品;爸爸自己动手做了铁架台,还找人帮忙镀了铬。
不小心夹破“珍贵”的锥形瓶,饱和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到手上,制作氯气差点中毒……实验时,陈虹宇遇到过各种状况。“当时就是着迷了,心里害怕还一直玩。”陈虹宇也提醒大家,化学反应极危险,要有安全意识,有足够的防护,切勿乱玩。
“梦想能推动你一直做一件艰难的事,不光能学到知识,更重要的是经历过挫折失败,憧憬过激动过哭过痛过累过,从中体会成功的滋味。”陈虹宇说。
92年的“陈虹宇实验室”
爱琢磨,什么都要找个说法
陈虹宇小时候的绰号是“峨大”,台州话里憨大的意思,有点调侃的意味。“我小时候逻辑不好,可能看起来有点傻。”但在他看来,傻不见得是件坏事,不端着架子反而容易正视自己,看清楚问题的本质。
上世纪90年代,高考录取率很低。妈妈觉得儿子考不上大学,初高中暑假时,就让他去做临时工,希望他多些历练,能有一技之长。于是,陈虹宇学过木匠,做过节日灯、微型电风扇,拉过手拉车,管过粮仓,赚的钱就用来购买心爱的化学实验用品。
“我最大的收获,当然不只是赚到工钱,而是跟工友的聊天中,想明白了自己想要的生活。”陈虹宇觉得每天重复的工作不好玩,一眼就可以看到头,他希望每天过不一样的生活。“从那时候我就下定决心,要一直读下去,做个科学家。”
高中时,陈虹宇的化学成绩一如既往得好,可其他科目成绩都一般,所以他希望把化学的经验用到其他科目上。
陈虹宇记得,有次碰到一道物理题不会做,而后座的一个女生却说“很简单呀,我也不知道,反正一看就知道怎么解”,有那么一瞬间他怀疑过自己是不是真的笨,为什么就想不到解题思路。
不服气的陈虹宇一头就钻进了这道物理题,“搞清楚解法其实很简单,但是我想下次碰到类似题目时,确保能做出来。”他把所有可能性全都列出来,试图找到一个万能的思路。
“这其实不现实,我琢磨了整整一星期,到最后也没找到。”但是懵懵懂懂之间,他仿佛突然开窍了,做题一下轻松了好多,后面又想明白几道题,物理成绩也开始提高。
高考时,恰好物理题目非常难,陈虹宇考了89分,而平时班级成绩好的同学才考了五六十分,总分一下子就拉开了差距。
痴迷游戏,运气加持考上耶鲁
年,陈虹宇成为了中国科技大学的一名新生。
在科大,想在寝室里找人玩都找不到,通宵教室为了抢座位还有人打架。慢慢的,陈虹宇也被好学的风气带的努力了。
那时候的科大,出国留学的风气也是国内高校中最浓厚的。“才大一呢,老乡就天天跟我聊各种留学的故事。”于是陈虹宇很早就开始学习英语,准备各种考试。
“我高中就学了不少大学化学知识,计算机也有很好的基础,所以大学主要就学英语,然后大三没事干,开始玩电脑游戏。”
玩起游戏,陈虹宇跟做化学实验一样痴迷,经常玩通宵。别人玩游戏可能纯粹就是为了玩,但陈虹宇还有点不同的收获,他想得很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游戏就是证明,只要你心心念念地想玩,肯定不会因为语言不通就随便放弃,哪怕一点点机会都会去争取。”陈虹宇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3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