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人生最脆弱的莫过不能重来

白癜风的治疗 http://m.39.net/pf/a_4687762.html
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m.39.net/pf/a_4302821.html

1

年,李安在执导《冰风暴》之前,和陈凯歌在纽约有过一次会面。那会儿陈凯歌刚拍完《风月》到纽约,俩人一起吃了个饭,没聊尽兴,又回车里接着聊。聊着聊着,就说起去影展参赛的苦辣酸甜。

之前两人都靠影展获得了巨大名声。李安的《喜宴》得了柏林电影节金熊奖,而台湾的金马奖他已经拿了好几个了。陈凯歌更早拍的《霸王别姬》夺得了戛纳金棕榈大奖,让他咸鱼翻身,成为跟张艺谋并驾齐驱的中国知名导演。

关于影展的话题,陈凯歌有一肚子话想说,正说得兴起,李安一时牙关没咬紧,蹦出一句话,把陈凯歌噎个够呛:

你几岁了,还在比赛?

不过陈凯歌倒是没觉得这是冒犯,记者采访时提起这事,他还感慨,还是李安通达。只是后来李安自己也没少参加影展竞赛,用他自己的话说,“也是报应。”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陈凯歌除了拍电影还在综艺节目里当“导师”——他参加了一档很火的导演选角真人秀节目。而李安借着新电影《双子杀手》的镜头,对着观众表达他对“帧、4K、3D”技术的执着,俩人估计没时间见个面吃饭了。

拿到奥斯卡小金人的李安

时过境迁,自从纽约那次会面之后,陈凯歌的电影生涯起起伏伏,他在国际知名的大影展上就没拿过像样的奖项,而劝他别参赛的李安倒是一路高歌猛进,奥斯卡小金人儿拿到手软。

估计这番景象陈凯歌最有感触,他的电影里不是有句歌词嘛:

往事不要再提,人生已多风雨。

2

年8月的一天,在台北桃园国际机场的候机大厅里,上身穿着花格子衬衣的李安,准备搭飞机前往美国,去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深造。

这一年李安已经不小了,24岁,在大陆连研究生都毕业了,可他当时连个学士学位都没混到,心理上不失落是不可能的。

台北桃园国际机场

这也怪老蒋推行强行兵役制度,台湾年轻男人只要身体没毛病,都要服兵役。出国前,李安有一个交往两年的女朋友,但他当兵耽误了俩人的感情。退伍前,他跟许多分隔两地的阿兵哥一样遭到“兵变”——他收到女友一封分手信,伤心的他险些从高雄港跳下去。

前女友是因为去美国才跟他分手的。李安去美国可不是找她,而是继续他的电影梦。

自始至终,李安的电影梦从来没被父亲李昇支持过。李昇是台湾有名的教育家,跟随蒋介石到台湾后,在多所中小学担任校长,后来担任台南二中、台南一中的校长。李昇是典型的知识分子,知识分子眼里,拍电影可不是什么好工作,他觉得电影太虚幻,靠什么活?

但他也没办法,李安中学的时候成绩太差了,这可能也跟李昇频繁调动工作有关。李安出生在屏东,不到2岁时,李昇调任花莲师范校长,因此李安全家迁往花莲。10岁时,父亲调任台南,全家又搬去台南定居。

李安母校:台南一中

那时候台湾跟美国还没断交,民众深受美国文化影响。年幼的李安本来身处的是“完全外省、讲国语、美式开放教育、没有体罚打骂的环境”,但伴随他们搬到台南,周围的环境变太多了。

台南可是最具本土文化的地方,也是现在民进党的大本营,用一句话形容就是:绿的可以出汁的地方。怎么个绿法呢,完全本省文化、讲闽南语、日式填鸭教育,还特别注重对孩子的体罚加打骂。

李安曾经对台湾名嘴陈文茜说过:“到了台南也因为我不会讲台湾话,而且台南公园小学又是大学校,在这样一个本省的陌生环境,我常常很害怕。”

这给李安幼小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人都是越压迫就越反抗,对于这些外省孩子来说,台湾本土文化的熏陶可没那么容易。最明显的例子可参考同在台南念过高中的龙应台,成功大学毕业后的她,迅速赴美求学,衣锦还乡之后,立刻写出直击台湾人灵魂的文章——《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高中时的李安

李安当然没龙应台那么犀利和具有批判精神。尤其他高中成绩不好,在家里自觉矮了半头。连续高考两年都没考上大学,最后李安干脆去考专科,进了艺专影剧科。

考上艺专以后,父亲当然很不甘心。送李安去学校报道时,李昇看见艺专简陋的宿舍和糟糕的伙食,难过得说不出话。那天他回家以后还大哭了一场。

3

这也不怪李安父亲不满意,艺专那时候确实名声很一般。

一个专科,什么知名校友都没有,毫无前途可言。不过现在已经不一样了,艺专早就改名叫台湾艺术大学,引以为傲的校友除了李安,包括电影大师侯孝贤,综艺天王吴宗宪,还有明星吴克群都是那里毕业的。

台湾艺术大学

但是,上艺专确实改变了李安的一生。

艺专二年级的时候,李安的一个香港同学说可以帮他从香港带超八毫米的影片机器,李安从父亲那里要了钱,买了一台回来。要知道,那个时候台湾的摄影机又贵又少,连李安他们学校都拍不起电影,只有技术组的同学能在毕业前可怜巴巴地“扣一下十六毫米摄像机”,至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就更别想碰摄影机了。

这台摄影机是除了书以外,父亲送给李安唯一跟电影有关的礼物。李安非常珍惜这台机器,还用这台摄影机拍了一部十八分钟的黑白短片《星期六下午的懒散》。后来也正是这部影片,帮助李安申请进入了纽约大学电影系。

李安与父亲李昇

在李安的电影生涯里,父亲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促成了李安赴美留学,让李安得到了更专业、更丰富的戏剧养成教育,为日后电影的创作打下了基础。在李安顺利拿到伊利诺伊大学的艺术学士学位,打算转念纽约大学电影研究所时,虽然并不符合自己的预期,但李安的父亲还是同意了,并表示在学费和拍片的花销上家里都会帮他。

李安在纽约大学度过了他最愉快、最充实的求学时光。他在这里拍了五部电影,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就是毕业作品《分界线》(FineLine),这部电影让李安在纽约大学影展中获得了最佳影片与最佳导演两个奖项。

豆瓣上人标记想看的《分界线》

《分界线》因为没有公映,在豆瓣上没有评分,但依然有不少人看过它。有人评论说,这个电影故事讲得虽然不很完整,但是镜头交待得很明白,而且那时候李安已经开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40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