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崇高的事业,我曾忘我奋斗访原上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最好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樊吉昌戴着老花镜在阅读本报“寻访老媒体人”栏目上的文章。)

处暑节气已过,天气依然炎热。在电风扇转出的悠悠凉意中,87岁的樊吉昌和86岁的李林章(详见今年7月29日《上虞日报》三版“寻访老媒体人”栏目)隔着铺满《上虞日报》的饭桌一起闲聊着。透过两杯清茶升腾起的袅袅茶烟,这两位曾经的老同事和结交了大半辈子的挚友,回忆着半个世纪前在上虞日报社共同走过的日子,回味着生命中那些已然酿出俨味儿的”陈年佳酿”,在岁月的浮沉里,历久弥新,兀自醇香。

经历过抗战苦难,曾用“长兄如父”的肩膀挑起家庭重任,也历经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历次政治动荡。樊吉昌回首自己走过的漫长而艰辛的岁月,最忆的还是在原上虞日报、浙江日报的那段记者生涯。他说:新闻是崇高的事业,我曾忘我奋斗!

(后排左上角为在上虞日报工作时的樊吉昌。)

靠奖学金读完初中,勤奋好学成为人生标配

樊吉昌说,他父亲早年从上浦到上海谋生,年,他在上海出生。凭借刻苦攻读争取到的奖学金,家境贫寒的樊吉昌得以在上海读完初中,这为他以后从事新闻工作打下了扎实的文化基础。

年,樊吉昌的母亲去世,父亲一人难以支撑,年仅18岁的樊吉昌只好带着4个弟妹回到上浦老家艰难度日。这是他第二次回到上虞家乡,第一次还是抗战时期和父母一起回来逃难,而此次,他要用“长兄如父”的肩膀,在这片亲切又陌生的土地上,拉扯着几个“小萝卜头”一起过活,当时,他最小的弟弟还在吃奶。

“一个小年轻的肩膀要担起家里的千斤重担,我只能变压力为动力,做任何事都比别人埋力、用心。”樊吉昌说,年,原章镇区委的组织委员介绍他去做文书,因要照顾弟妹,他只能婉辞,随后在附近村小当起了民办教师。

建国初期,能识文断字的人很少,课堂教学普遍很随意,但樊吉昌自编教案,把教学工作做得有声有色,也让原张岙村小成为当时教育试点学校,引来众多中心校教师听课取经。

樊吉昌的才华很快得到组织上的肯定,年3月,他被批准入党。同年9月,上虞县文教科将他推荐至县总工会。在县总工会,樊吉昌做过政治教师,也从事过财务会计、统计等工作。虽都是从门外汉开始学起,但他乐于摸索,每每领导交办的工作他总能干得有声有色。

年,“反右”运动开始,工会职能严重削弱,原来工作繁忙的樊吉昌忽然间闲了下来。向来闲不住的樊吉昌于是向领导打了申请报告,一个人办起了《上虞工人通讯》刊物。他从基层工会拉起通讯员队伍,组织稿件、编排版面,认真校对、做好发行,《上虞工人通讯》很快搞得风生水起。

樊吉昌后来猜测,大概是因为这份《上虞工人通讯》受到的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23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