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陆俭明博士生指导之我见

哪家白癜风医院权威 http://m.39.net/disease/yldt/bjzkbdfyy/

本文转载于:语言治理研究

先声明两点第一,所谈的只是我个人的感受,不代表系或专业,更不代表学校。第二,如何指导博士生,各人有各人的招儿;个人的感受只起交流的作用。

招生录取一、宁缺毋滥我是年12月由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的博士生导师。我从年到现在,在北大总共只招收、指导了18名博士生(包括4名留学生)。从年起在武汉大学招收了三届博士生,一届一个,共3名;从年起,应北京师范大学的要求,在北师大连招两届,也是一届一个,共2名。这样,校内外我总共招收指导了23名博士生。——,主要是协助朱德熙先生带博士生。我受朱先生的影响,在研究生招收上坚持“宁缺毋滥”。我指导毕业获博士学位的,有的大家比较熟悉,如郭锐、詹卫东、崔希亮、张璐、杨玉玲以及日本的古川裕等,其中詹卫东获得年度(应当为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二、重基础更看重研究思路与能力作为博士生,一定要有较好的专业基础知识,包括外语能力。但是,更要看重他的研究能力与思路,包括接受意见的心态。三、不向考生开列参考书目每年博士生入学考试之前,报考我的考生常常会通过电话、电子邮件,要求我给他们开列参考书。我每次总这样回答:我向来不给考生开列参考文献。因为我所要招收的博士生不是只是想着要取得一张学位证书的人,而是有志于在语言学领域里,特别是汉语言文字学领域里进行深造、研究的学生。所以,博士生入学考试,在专业方面主要是要考核考生较广的专业基础知识,更要考核考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表述问题的能力,而专业知识的测试也在其中了。一个考生既然有志于在语言学领域里深造,他就应该知道在这个领域里该看些什么书;他既然要考我的博士生,他就应该想到该看些什么书。再说,如果我给开列了参考书,可能会给你一个错觉,以为只要将我开列的参考书都看了,甚至都给背出来了,就一定能考上。事实当然不会是这样,因为我们所出的考题都不是靠死记硬背回答得了的。例如这样的考题:“香蕉青的不买”、“皮儿青的不买”、“皮儿青的不吃”这三个结构是否一样?你从中能得到一些什么结论?能获得一些什么样启示?这样的题就不是靠死记硬背能回答的。因此,请原谅我不能为你开列参考书。不过,我也可以提醒你一下,你既然要考北大的博士生,北大有关学者的论著你最好都看看,这将有助于你把握考题的思路。此外,近一二十年来的语言学杂志,你最好翻翻,以便了解语言学的研究现状、讨论热点和发展趋势。四、笔试和面试关于笔试在全校统一考试日期考生来北大应考。除外语外,专业方面考两门:一门是专业知识,根据不同专业方向,分“现代汉语”、“汉语史”、“语言学理论”。另一门是专业综合基础知识——报考现代汉语方向的,着重考汉语史与语言学理论方面的知识;报考汉语史方向的,着重考现代汉语、语言学理论方面的知识;报考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方向的,着重考现代汉语和汉语史方面的知识。样题1、什么叫意象(image)?引进意象概念,这对汉语语法分析有什么好处?将会遇到什么问题?2、试对下面这个句子就你思考所至作出尽可能细的说明:“他呀,榆木脑袋!”3、对句法结构的核心(head)这一概念的认识,结构主义(描写)语法学和近期的生成语法理论有什么不同?这对我们分析汉语“这本书的出版”一类结构有什么启发?4、举例说明名词性成分的有指(referential)与无指(nonreferential)、定指(specific)与不定指(nonspecific)这两对概念的含义,并分析这种指称特点不同的名词性成分的句法、语义特点。5、分析下列例句中副词“都”的用法,分别指出“都”所约束的成分是什么;试总结“都”跟其约束成分发生语义联结关系(association)的规律,包括:“都”约束方向及其条件、“都”的预设、辖域和焦点。1)他们都去了美国~他们去了美国2)我们班都是独生子女~*我们班是独生子女3)那三个苹果我们都吃了~那三个苹果我们吃了4)所有的学生都来了~*所有的学生来了5)这孩子什么都吃~*这孩子什么吃6)连这本书他都没有读过~*连这本书他没有读过7)小刘都买了哪些东西?~小刘买了哪些东西?8)你们都说了些什么话?~你们说了些什么话?6、分析下列三音节词语在简称方式上的不平行性及其原因。1)电冰箱~冰箱~*电箱~*电冰2)电风扇~风扇~电扇~*电风3)电视机~*视机~*电机~电视4)电饭锅~*饭锅~?电锅~*电饭7、用加下标的办法,指出下列例句中反身代词“自己”的先行词是什么(如例1、2所示),试总结反身代词回指先行词的条件(即照应词受约束的原则)。1)老王i经常表扬自己i。2)小李j说老王i经常表扬自己i/j。3)小李告诉老王自己是上海人。4)这件事告诉小李自己以前的想法不一定对。5)我知道他们对自己没有信心。6)老张坚持认为我的做法最终会害了自己。8、举例说明什么是作格动词(ergativeverbs)。现代汉语中有没有这种动词,如果有的话,请描述其句法、语义特点。9、假设你是《现代汉语固定格式例释》工具书的编写成员,现在让你负责试编“X就X在……”(如:坏就坏在他乱出主意上)这一样条。请按你的设想编写出这一样条(例句自己造)。10、对于双宾结构的层次构造,目前语法学界有以下三种看法:

试分析说明各种看法的利和弊,并说明你自己的主张。11、下面句子里的动词属于几价动词?请说明理由。a、她总是为别人着想。b、不能只为你服务。c、我及格了。

英文及格了。

考试及格了。d、今天就老大一个人休息。

今天就休息老大一个人。12、下面是《现代汉语词典》(年修订版)对一些词的注释,请加以评论。妻子:男女两人结婚后,女人是男子的妻子。(页)淘汰:去坏的留好的;去掉不适合的,留下适合的。(页)敏捷:(动作等)迅速而灵敏。(页)矛头:矛的尖端,多用于比喻。(页)馒头:一种用发酵的面粉蒸成的食品,一般上圆而下平,没有馅儿。(页)优异:特别好。(页)透明:(物体)能透过光线的。(页)蚕食:蚕吃桑叶,比喻逐步侵占。(页)面试办法五位面试委员,每人出三道题。考生从每位面试委员的题中抽取一题,选择其中三题作答(可以有十分钟准备时间)。考生答完后,面试委员提问——可以就答题范围内提问,可以在答题范围外提问。样题1、下面是A为“短”或“长”的“VA了”结构的实例,它们在表义上呈现奇特现象:

请作出解释。2、下面两组四个句子,有的是汉语中能说的,有的是汉语中不说的,请指出来,并简要说明其中的规则。1A这首歌听起来很欢快1B这首歌听起来很古老2A这首歌编起来很高兴2B这首歌编起来很费劲3、请指出下面三个词组的区别,并简要说明如何让计算机也能区分出这三个词组的不同。A、被围观的学生B、被不及格的学生C、被杀害的学生4、请以汉语实例说明“语素音位”这一概念。5、有人认为,对外汉语教学和中文信息处理可以说是汉语本体研究的试金石。请举实例加以评论。6、汉语拼音方案里,字母“i”可以代表哪几个元音?请描写这些元音,并说明为什么它能用来代表不同的元音?7、汉语普通话里的轻声是一种什么样的语音现象?轻声对普通话的语流音变、对词义和语法有什么影响?(要举实例)8、在现代汉语中,只能说“他有点儿骄傲”、“他有点儿小气”,不能说“*他有点儿虚心”、“*他有点儿大方”,这为什么?但又能说“他有点儿太虚心了”、“他有点儿太大方了”,这又为什么?批阅试卷,评判面试题的回答,我们很注意把握这样一点:是否有新思路,是否有独创的见解。

博士生进校一、建立三种关系录取的博士生一入学,我就向他们说清楚:我们之间有三重关系:教学上是师生关系;学术上是平等关系;生活上是朋友关系。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有利于教学,有利于师生互动。二、破除两种观念一是破除“研究是很神秘的”观念;二是破除“没啥可研究的了”的观念。三、交给一个十二字秘诀勤字当头,锲而不舍,脸皮要厚。北京大学博士生培养的有关规定一、学制:四年;在职攻读,五年。二、学分要求要求修满18个学分全校公共课10个学分——马克思主义理论3学分;一外4学分;二外3学分全系公共课1个学分——学术规范与研究方法1学分专业必修、选修课7个学分(现代汉语方向课程为例)——现代汉语前沿问题讲座必修2学分句法学研究必修3学分语音学研究选修3学分语义学研究选修2学分词汇词义问题研究选修3学分生成语法研究选修3学分中文信息处理研究选修3学分方言学研究选修3学分汉语方言专题研究选修2学分汉语方言地理学选修2学分三、中期考核在第二学年末之前举行一篇综述,一篇论文,一篇字的译文考试委员由五人组成,不限於本教研室的;可以在专业范围内提问!通过中期考核才能继续攻读学位!四、博士论文开题报告最迟在第三学年第一学期末举行关于开题报告研究课题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1、课题意义;2、前人的研究——要有个综述;3、着重探讨的问题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理论指导/理论背景研究大纲已有的研究工作下面的计划五、博士论文预答辩最迟在第四学年第一学期末举行六、博士论文匿名评审在答辩前一个月进行,校内外五位专家学者评审,如果有两票反对就不能进入论文答辩七、博士论文答辩五月中旬开始,最迟至六月第一周末,答辩委员5——7位,导师可进入答辩委员会汉语专业不成文的潜规则:非本校本科或硕士毕业生要根据情况需补修硕士生、本科生的一些课程。对博士生的培养导师应有的责任与理念:严格要求,具体指导,希望学生青出于蓝胜于蓝总的培养要求:培养应有的研究能力;培养应有的研究理念;培养应有的研究素质一、培养应有的研究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具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是研究的起点,也是我们在科学研究上能获得成果的起点。如果我们培养的博士生不善于发现问题,在自己的学习、工作、研究中,什么问题都发现不了,那他就不可能知道自己该作些什么研究,更谈不上该怎么去研究。如何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一是注意从书本上去发现问题,这里说的“书本”包括专著和论文;二是注意从实际语言生活中去发现问题。注意从书本上去发现问题这里涉及如何看书的问题——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读书;多数学生还是读书的,但普遍不会读书。读书很重要,只有不断读书,才能不断接受高素质的教育,包括科技文化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只有不断读书,知识才能不断积累,不断丰富,不断更新。读书,可以分为泛读和精读两种情况关于泛读阅读面,即学科的面,可以宽一些;主要是浏览,扩大知识面。不是一定要记住(愿意记、能记住当然好),大略知道某些内容可以在哪本书、哪类杂志、哪篇文章里查找,就行了。泛读,不要用整段的时间,要用零碎时间。要养成利用零碎的时间翻阅书报的习惯,泛读也得作些笔记,得有个备忘录。关于精读精读,是指阅读跟自己专业、跟自己工作、跟自己研究方向密切相关的论著;是指要认真、细致、深入地阅读,而不是一般翻翻浏览一下。精读的三个目的第一个目的,了解内容,即了解自己不曾知道的新知识。这是读书最起码的要求。第二个目的,从中吸取营养,把论著的内容转化为自己头脑里的知识。一个人的知识之所以能不断增长,就在于能“转化”。“转化”,不等于认同。第三个目的,发现问题,这里所说的“问题”,包含:要求回答、解释的问题(=question);需要进一步解决的矛盾、疑难(=problem);论著的重要、关键之点(=key);论著存在的毛病、失误(=wrong,flaw,slipup)。发现问题,这是读书的最高要求。但对一个研究者来说,必须这样要求。对博士生必须提出这个要求。实现“转化”和发现问题的关键一是要勤于思考,要不断思索“为什么”、“怎么样”、“行不行”、“这样合适吗”、“是否有例外”等问题。二是不要盲从,不要迷信。勤于思考和不盲从,这是一张纸的正反两面。不盲从的人,一定是勤于思考的人;勤于思考的人,就不容易犯盲从的毛病。在做学问上,不虚心听取前人的意见,不很好地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甚至像个别人那样把前人的研究成果说得一无是处,一笔抹杀,这等于是踩着前人的脸往上爬,这当然是不可取的;但是,如果我们对前人的研究成果,或者对一些专家学者的理论观点一味地盲从,甚至到了迷信的地步,这也是不对的。为什么不要迷信和盲从?一个学者所受到的限制:一、受时代科学水平的局限;二、受自身研究目的的影响;三、思考不周和难免的疏漏;受自身研究目的的影响(朱德熙)热粥:热的粥热馒头:热的馒头脏水:脏的水*热肉:热的肉*热烤鸭:热的烤鸭*脏糖:脏的糖朱德熙先生当初用“选择性”来解释。张敏()用“象似性”来解释。思考不周和疏漏(王士元)对“鸡不吃了”歧义的解释——1、移位、省略所致。2、取决于“鸡”的意义。乔姆斯基(Chomsky)

注意从语言实践中去发现问题这方面的问题多了——1、“前”有时表示过去(如“前无先例

前两天”等),有时表示未来(如“你要往前看,日子长着呢!”等),这是为什么?怎么解释?2、动词“借”既可以表示“借进”(如“借了一本小说”),又可以表示“借出”(如“别借给他”),这是为什么?怎么解释?3、“下海”、“下地狱”里的“海”、“地狱”是表示位移终点的宾语;可“下楼”、“下岗”里的“楼”、“岗”是位移起点的宾语。为什么动词“下”可以带相反方向的宾语?怎么解释?4、为什么可以说“把那支笔递给我”,而不说“*把一支笔递给我”,但又能说“我要他把橡皮递给我,他却把一支笔递给我了”?5、“那孩子的脸气得鼓鼓的”,可以说成“气得那孩子的脸鼓鼓的”;而跟这个句子极为类似的“那孩子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却不能说成“*瞪得那孩子的眼睛大大的”,这又为什么?怎么解释?6、(1)我去洗洗。~*我去洗洗了。你去洗洗!~*你去洗洗了!(2)我该去洗洗。~我该去洗洗了。你该去洗洗。~你该去洗洗了。这为什么?怎么解释?从语言实践中发现问题的关键:有心;用心发现问题之后,要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要靠一定的分析理论与方法!二、培养应有的研究理念研究要有事实根据,研究要有理论深度,研究要有创新意识,研究要有求实态度。研究要有事实根据两件基础性工作一、查文献资料二、搜集尽可能多的语料1、从文本搜集;2、通过口语调查搜集;3、内省研究要有理论深度坚持两条一、勤学习,不断吸收新知;二、在理论上坚持多元论为什么要在理论上坚持多元论?语言研究的历史表明,由于语言现象的极端复杂,一种理论方法的出现和运用可以解决已有的理论方法所没法解决的某一个或某些问题,可以解释已有的理论方法所没法解释的某一个或某些方面的现象,但是它也只能解决某一个或某些问题,只能解释某一个或某些方面的现象,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解释所有的现象。不可能包打天下!这也就是每种理论方法的局限。局限不等于缺点,局限是说某种理论方法只能解决一定范围里的问题,解释一定范围的现象。已有的分析理论与方法的局限,促使新的分析理论方法的诞生和运用。研究要有创新意识首先要有这种意识其次要走出两个误区:误区之一,说到培养研究的能力,只提要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谈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这个问题上面已经谈了误区之二,只强调概括归纳,很少谈假设。——这个问题需要谈谈为什么要强调假设?归纳法的科学性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它是靠事实说话。它的问题是:第一,很容易形成一种貌似权威、不容更改的所谓结论。第二,其实所依据的材料再多,也是极为有限的,所以所得结论的可信度是很值得怀疑的。假设,对创新研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近几十年来,综观整个科学研究,研究方法的基本走向是: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有限的材料→进行假设→用新的材料验证→获得新的结论→进行新的假设→再用新的材料验证……如此螺旋式地循环往复,从而不断推进科学研究,以获得越来越接近普遍原则的研究成果。科学研究的必由之路:继承,借鉴,怀疑,假设,探索,求证,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研究要有求实态度:不弄虚作假,不要让语言事实来迁就自己的观点,更不要扭曲语言事实。三、培养应有的研究素质a、知识面要广;b、具备严谨、求实的良好学风;c、有心用心反复思考;d、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反复思考;e、敢于否定自己四、培养环节总的原则:要管,不能放鸭子不管!培养的具体环节:听课;看书,写读书报告;面谈,沙龙;吸收参加课题研究;鼓励向其他老师请教;鼓励参加学术会议;写综述,写小论文几个问题博士生的研究课题是否要跟导师的研究方向相一致?博士生的研究课题是自己提出还是导师给?最后的博士论文导师是否可以帮着修改?谢谢大家!请多提意见!

注:发表于全国青年导师研修班(年7月21日,北京大学),依照PPT整理

今日责编:西鱼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51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