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视频歧视中国,这位中国留学生的反击,
家长朋友好!
我是施冬健,管理学教授,第一代(年起)美国升学顾问,早期北京新东方留学移民公司总经理,前《出国与就业》杂志顾问,开设留美私塾9年,留美代表作:《美国大学的中国招生政策》。我曾经两度留学,攻读加拿大麦吉尔大学MBA、美国南加州大学教育学博士。
美国留学,事关孩子一生前途,孩子投入青春年华,家庭投入不菲资金,无疑是家庭的重要决策。本专栏解决两个问题:如何问鼎最好的美国大学?如何从留美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
我将20多年的留美咨询经验以及对申请趋势的前瞻性研究倾囊相授,假如您望子成龙进名校,欢迎加入美国top50本科申请训练营!
在全球,美国是种族和民族最为多元化的国家。近3.3亿美国人中,欧洲裔占62.1%,拉丁裔占17.4%,非洲裔占13.2%,亚洲裔占5.4%,印第安人和阿拉斯加原住民占1.2%,夏威夷和其他太平洋岛居民占0.2%。
在宗教信仰上,54.6%的美国人信仰新教,23.9%信仰天主教,1.7%信仰犹太教,1.6%信仰东正教,0.7%信仰佛教,0.6%信仰伊斯兰教,1.2%信仰其他宗教,16.1%无宗教信仰。
身处这样一个“民族大熔炉”,特别是在民粹主义喧嚣之上的当今美国,对年轻的中国留学生都是一个很大的文化挑战。
案例背景:
胡同学,上海人,纽约大学法学博士,现为纽约州执业律师约十年前,胡同学在杜克大学读本科。某天,他和我MSN通话,情绪激动地谈到课堂上教授和同学们对中国的歧视。胡同学:施老师,你当年在加拿大读书的时候,怎么对待外国人的种族歧视?施老师:我比较神经大条,对歧视不敏感。老外总体上都不错,互相看不顺眼的情况有,也有个别人刻意和中国人保持距离。有一次学生会选举,一位平时趾高气扬的当地白人竞选主席,呼声很高;另一位黑人同学Ayo竞选副主席,他和中国人相处不错。我找到Ayo,劝他竞选主席。他担心竞争不过白人,一旦主席落选就连副主席也没机会了。我向他保证,位同学中,近20位中国同学绝大多数能投他,其他同学我也能给他拉10票。结果,黑人兄弟被我们抬上了主席位置。我后来和徐小平讲了这件事,他用标志性的公鸭嗓子和夸张动作连呼”施冬健,你是民族英雄“。胡同学:施老师,那你为什么不自己站起来竞选?施老师:我们当年有一些劣势,英语不好、穷、不熟悉西方文化,所以不够自信。当然,课上课下老外对中国有偏见时,我也会据理力争,感觉越争论越受尊重。你们现在不一样啦,完全可以放开来。建议你向教授申请课堂专题发言,告诉他们真正的中国是怎样的。……三天后,胡同学回复大获全胜。我请他把整件事记录下来,供后续的中国留学生参考。
胡同学的讲述
一年多来,我和美国同学们玩的不错。但是,隐隐约约地感觉到,有些同学甚至教授对中国有着莫名其妙的偏见,课堂发言涉及到中国的话题,常常一边倒地负面。
上周的”国际贸易“课上,教授放了一段视频:
第一个镜头:纽约的狂欢节,长长的游行队伍,五彩缤纷的饰品和旗帜。镜头切换到这些饰品的制造商——中国福建省一家小作坊,炎热的夏天,堆放混乱的小车间只有一台电扇,十多位工人正在挥汗紧张地加工。然后,是对游行队伍的随机采访。受访者看着小作坊的场景,说:看看他们的电风扇,还是年代的古董;你要是给中国人50美分,他们会开心得手舞足蹈;……
教室里哄笑声一片,我忍无可忍站了起来,“你们中有多少人到过中国?一张20年前中国的照片,能代表现在的中国吗?美国的纽约,对应的是中国的上海,而不是欠发达地区的农村。”
虽然我竭力控制着情绪,但是声音在颤抖。教室里一片寂静,有些同学摇摇脑袋,表示”没去过“。
我正想继续长篇大论时,下课时间到了。
一整天,我都失魂落魄,我觉得我必须做点什么。当晚,我给教授发了一封邮件,希望他在下一节课给我15分钟时间,我想介绍一下真正的当代中国和中国人。
半小时不到,我收到了教授的回信,他说:感谢你自告奋勇,绝大多数同学(包括我)都没有到过中国,我们对中国的印象主要来自媒体。
三天后,我在教室播放幻灯片。我坦率地承认中国存在的问题,例如环境污染、房价过高、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从同学们的眼睛中,我感受到了同情和关切。接着,我谈到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人均GDP的增长、高铁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国正在加快融入世界的步伐,中国的年轻人正在拥抱世界……
为了增强说服力,我用了大量的图片和数据,而且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机构的数据。
教授站起来鼓掌,然后全班同学鼓掌。当天晚上,我收到很多邮件,同学们说我的presentation很震撼,一些同学真诚地表达了歉意。
当天的日记中,我写道:
美国是个移民社会,类似深圳,英雄不问出处。美国人呢,又类似北京人上海人。北京人上海人见多识广,就难免有点优越感,有时候对外部事物存在偏见,但到不了歧视的程度。一旦偏见被打破,多数人还是会尊重事实。
经历了这件事,我觉得和同学们的心更近了。排除偏见才能平等沟通,人与人之间如此,国与国之间也是如此。
施老师的点评
有人类群体存在的地方,就不可避免地存在歧视。歧视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但是,经过年代的民权运动,种族歧视在美国主流社会已经逐渐失去市场。为什么许多中国留学生感受到被歧视呢?他们大多家境优越,在国内没有上一代人逐步爬梯的经历,初到美国难免敏感。
我在村里读小学,在镇上读初中,县城读高中,首都读大学。当年城乡差别大,一路见世面的过程,也是培养自身强大内心的过程。后来去加拿大和美国,就没有那么敏感。
一、多数歧视,其实只是偏见
黄同学的故事中,教授和同学们有没有歧视中国?其实没有,他们只是因为不了解中国而存在偏见,从他们事后对黄同学的感谢和道歉可以看出来。
越来越自信的中国人,不必太敏感,理性分清歧视还是偏见。
二、不可轻易指责他人“歧视”
另一位学生告诉我,小组作业分组时,美国人都不愿意和亚裔留学生搭伴。他希望教授出面分组,但教授拒绝了,因为课程大纲上说明了自由分组。他很生气地说,你们这是种族歧视。教授尬笑,无语。
我说,他们挑英语母语的组员很正常,都想拿高分啊。在公众场合指控他人歧视,这在美国是很严重的法律问题,需要指控者举证,否则对方会反控。教授知道你不了解美国的文化和法律体系,不忍心伤害你,所以只能呵呵。今后要注意啊,要多熟悉美国的相关法律,如果没有确凿证据不能轻易这么说,毕竟不能指望所有人都和老师一样善待你。
三、注意自己不要“踩雷”
还有一位同学暑假回国,告诉我,他和一位黑人室友打了一架。我很诧异,在我私塾的一年中,他给大家留下的印象温文尔雅、平和厚道。
我在宿舍里和另一位中国同学通电话,突然间黑人室友一拳打过来。我觉得莫名其妙,情急之下就和他干起来。后来,隔壁一个同学听到声音,过来把我们拉开。我们谁也不理谁,一周后我忍不住问他,你干嘛打我?他说,你侮辱我们黑人,你在电话中说了nigger(黑鬼)。喔,原来是我说到了”那个“。我解释后,他明白了,我们俩哈哈大笑、和好如初。
本专栏作者:施冬健,管理学教授,第一代美国升学顾问,留美代表作:《美国大学的中国招生政策》
家长朋友,感谢加入美国top50本科申请训练营。如有个性化的问题,请私信或在直播间提问。另外,别忘了,您享有专属增值服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h/4053.html